其以物質形態為依托,如以遵義會議紀念館為代表的革命遺址、紀念地等,并具有多種形式如革命四渡赤水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先后在貴州足跡68個縣(市、區、特區),建立了滇黔桂、黔東、黔北、黔西北革命根據地,特別是以"遵義會議"為代表的系列重要會議的召開,以四渡赤水為代表的重要戰役,成為紅軍長征中具有標志性的事件而載入中國革命歷史史冊。
出席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陳云、博古,候補委員有王稼祥、劉少奇、鄧發、凱豐,還有紅軍總部和各軍團負責人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書長鄧小平。
作為土生土長的遵義人,自幼聽著紅軍故事長大,自己有責任有義務把紅色文化弘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為后人留下寶貴精神財富,這是極為榮幸的事情,所以快樂。黨史黨建、史實解讀、治企興企,專家學者各有所長,針對不同的培訓需求開展風格迥異的專題教學。
1982年至1989年,原遵義市飲食服務公司舉辦廚師培訓班8期,由全國勞動模范、特級廚師王炳清和沈遠華大師等執教,培訓學員600余人;政府為了規范餐飲行業管理,引導餐飲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1999年成立了遵義市烹飪飯店行業協會,會長和秘書長均由市商務局相關領導兼任。
調查中包括了,遵義市紅色文化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關系,遵義紅色文化與當地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調查范圍涵蓋了遵義市三個著名的紅色文化景點:遵義會議舊址、紅軍山、紅軍街。從本次調查中可以看出,遵義市紅色文化雖然較以前有所發展,但是偏重于借助紅色景區發展經濟,然而卻忽視了紅色文化的精神功用,這與當今社會提倡“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兼顧精神文明建設”的口號也是相悖的。
1995年9月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是遵義會議紀念館的核心組成部分。1935年1月,遵義會議期間,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住在遵義新城古寺巷(今幸福巷19號)內黔軍旅長易少荃的私宅里。
該公司的企業性質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遵義紅色旅游的開發平衡在了商業化和公益化中間,從商業運營角度發展紅色旅游,致力將遵義市打造為以紅色文化為主題,集教育培訓、旅游觀光、文化休閑、生態休閑于一體旅游目的地。
而此時,貴州軍閥王家烈、候之擔也忙著調兵遣將,在婁山關一帶設防,以保護自己的老巢——桐梓縣。1月9號,戰斗打響,紅軍以密集火力掩護,從關南發動總攻,迅猛殺上婁山關。而在1月中旬的遵義會議后,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指導下,紅軍采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先后回師黔北,二渡赤水、重戰婁山關、再占遵義城。